55世纪| - (中国)企业百科
55世纪2023-01-31 16:05

55世纪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系列解读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作者 :钱加荣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全面部署 ,农业强国具体表现为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一个关键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集中反映这些农业强国 的基本特征。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全面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对农业生产系统总体效率 的度量 ,即农业总产出与总投入之比。这里 的“全”不是指全部生产要素,而 是指除有形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 、劳动等)投入外,能够影响农业产出增长的所有因素 ,包括品种改良 、新技术推广、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经营体制创新和调控政策改进等。全要素生产率可直观理解为科学技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科技进步的有效衡量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 ,表明农业发展对化肥 、农药 、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依赖性越小 ,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越高、可持续性越强。

  对照农业强国建设目标 ,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 的农业国,农业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不同步现象仍然突出 ,各类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高。因此,要着力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 的科技支撑。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

  第一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夯实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一 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推进原始创新前沿 。聚焦农业生物组学 、合成生物学 、动物免疫调控机制 、营养代谢调控机制等世界前沿领域 ,强化创新布局 ,积极取得重要科学发现,提出相关科学理论 ,为农业强国建设打造世界领先 的基础研究平台。二 是要紧跟国际农业科技前沿 ,瞄准应用研究新方向 。聚焦生物育种 、现代信息 、新材料 、智能装备等国际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努力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重大成果,牢牢把握科技自主权 、发展主动权 。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开展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需求导向 ,围绕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强化品种选育、耕地质量提升等重大实用技术研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 ,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推广 ,坚持研发和推广“两条腿”走路。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农业科技成果需要经过推广才能大范围应用于农业生产。当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农业科技推广难度极大 ,各地普遍存在“重研发、轻推广”现象 ,严重阻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 。在强化农业科技研发 的同时 ,也应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将研发和推广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做好农业科技推广顶层设计 ,定期制定农业科技推广规划和指导文件,在国家层面形成鲜明政策导向 ,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逐步形成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打通连接现代科技和农业生产 的纽带环节 ,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效率 。加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引导,有序推进全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各地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 、土地托管等方式 ,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要素聚集 ,稳步提升农业技术应用及生产管理水平 ,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使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 、新模式、新理念 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促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规模报酬 。同时,需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经营主体生产规模,研发应用适应规模经营需要 的技术模式,避免规模收益下降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不断扩展生产技术前沿 ,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

  第四 ,优化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继续开展化肥 、农药零增长行动 ,大力推行减量增效绿色生产技术 ,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加大节肥、抗病等环境友好型品种研发与推广 ,有效替代化学要素投入 ,大幅降低化肥、农药投入水平,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各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替代农业活劳动投入 ;加快发展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为当地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业人口就近就业 ,减少中西部地区农业劳动力投入,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逐步缩小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

  第五 ,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水平提升 的政策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 是一切新技术 、新成果得以有效应用 的基本前提,也 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保障 。因此要加大对农业 的支持保护力度 ,不断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及采用新品种 、新技术 、新模式 的主观意愿 ,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保障。一方面要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力度,优化生产者补贴政策 ,制定考虑农业区域发展水平、农户收入差异 的差别化补贴政策;另一方面,要坚持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不再参照生产成本制定最低收购价水平,避免陷入价格支持水平和生产成本相互抬升 的恶性循环 。此外 ,还应配套出台农资价格管控措施 ,严防农资价格投机性上涨,形成完备 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2BJY18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3日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获悉,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 ,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

  在当天召开 的发布会上 ,中国国家林草局生态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张利明介绍中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有关情况 。

  张利明表示,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于1998年启动 ,2000年全面展开 ,是中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到2020年底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人民币 ,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 ,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停伐减产到全面停止,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 的生态 、经济 、社会效益,实现了预期目标。

  张利明表示 ,中国天然林资源持续增长 ,天然林面积较工程启动前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 。天然林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天然林单位面积年涵养水源量、固沙固土量分别比工程启动前提高了53%、46% 。天然林生态系统有效恢复,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善 。同时 ,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林区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民众植绿护绿,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 。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中国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较为充分 的休养生息 ,面积和蓄积持续增加,但功能不强 、质量不高 的问题仍然突出。”张利明表示,据监测,在现有天然林资源中 ,结构不合理 、功能低下、自然更新不良需要采取人工促进修复 的有4亿亩左右。因此,有效提升天然林质量效益 是今后一个时期天然林保护修复 的主要任务之一 。

  据介绍,到2020年年底 ,中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已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为保持天然林保护修复持续发展 ,中国进一步编制了《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新时期天然林保护修复 的战略布局 、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